针对目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日前提出,农业部将加大西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有关计划,到2010年,西部地区各省要重点建设好1至2个生态农业示范县。西部150个县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建设以日光温室为依托,集种植、养殖、太阳能和沼气利用为一体的庭院生态工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办最新统计表明,广西已累计建成沼气池70万座,平均每10户农民拥有一座沼气池。“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正在全区推广。
广西是一个能源缺乏省区,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方式下,农村能源用量的增长,往往以自然植被的破坏为代价。据统计,1995年广西森林资源消耗量中的一半是作为能源消耗的。位于桂北的恭城瑶族自治县率先开展了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业建设,如今全县七成农户用上了沼气,农民人均水果收入1600多元,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恭城模式”。
自1995年以来,广西对沼气建设户给予一吨水泥的补贴后,全区沼气池数量逐年增长,去年全区建成沼气池27万座,比上年增长35%。
沼气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说起“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的好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回汉族农民用这样生动而通俗的顺口溜作出了概括。
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神林乡上堡村,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塑料温棚为纽带,把禽畜舍、厕所、沼气池、蔬菜种植组合为一体的农家庭院生态工程。在一家农户占地16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成袋的平菇已长出娇嫩的新芽。棚内一墙之隔的砖混结构的猪舍内,数头肥猪在吃着青草,其粪便通过地上几条小渠“自流”进入沼气池。
经过沼气池的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软管引到家中做饭、照明用,每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近千元,而池中的残留物又是棚菜所需的上等绿肥。
据了解,这种把种植业和养殖业及人畜粪便处理实现综合高效利用的“四位一体”生态型温棚,在隆德县就有330家之多。固原地区有关负责人说,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它将禽畜舍、厕所和沼气池置于蔬菜大棚内,有效解决了西海固地区沼气池冬季不产气、生猪冬季不增重、环境卫生差、农家肥少和农民缺燃料的诸多矛盾,发挥出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西藏自治区政府提供的环境状况报告中表明,“一江两河”综合开发项目和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9年来,经过兴修农田水利,改良草场、改造中低产田、大面积成片种树造林等,在防治水土流失、沙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生态农业等方面使得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89个,改造中低产田2.33万公顷,新建和改、扩建水库9座,修建干支渠1500多公里,修建田间机耕道300多公里,县级电站4座,新增灌溉面积1.87万公顷,新建苗圃360公顷。
在实施生态农业保护环境中,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的大力推广应用,减少了对生物质能的消耗。目前西藏已建立了水能和太阳能电站400多座,年发电量6.7亿多千瓦时;推广太阳能采暖房和太阳能牲畜圈17万平方米,太阳灶9万台,太阳能发电技术正在得到广泛推广,一大批邮电通讯、公路道班和农牧民已经使用了小型光电装置。
农业部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而现代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西部传统农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承载大量增殖的人口,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代农业由于化肥、农药的残留和工农产品的废弃物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危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西部生态农业必须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环境污染两条战线上作战。
西部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困难主要是缺粮、缺钱、缺燃料。根据生态学原理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增加种植业的投入,使用良种,推广地膜,解决贫困人口的粮食问题;二是利用秸秆养牛,利用玉米等饲料养猪、养鸡,同时根据不同条件发展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广沼气解决农民的能源问题。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山会更清了,水会更秀了,农民兄弟会更富裕了!